sumr

service@sumr.org
021 - 6160 - 6918

O2O大爆发背后巨头们的游戏

2014-09-03 


O2O无疑是2014 年最火爆的商界词汇,不过很多人,却连它的概念都没弄清楚。

2010 年由Alex Rampell最早提出的O2O概念,最常见的解释是:将线下的商务机会跟互联网结合,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。不过,随着互联网发展,根据这个解释不管什么样的生意模式,只要跟网络有关都会被说成是O2O。

O2O第一次在中国被炒热,发生于2011年千团大战的时候。不过,当团购网站泡沫破灭,它就跟着淡出大众的记忆。但在去年,许多大型传统企业,却又开始把这个概念挂到嘴边来。这个奇怪的现象背后,到底发生了什么?到底O2O 是新一波商业革命浪潮,还只是个资本炒作噱头?是否跟BAT巨头们的未来大计有关系?

内涵迥异的O2O 概念

O2O的最大作用是提高了服务业的规模效益。它的出现源自智能手机普及,定位、导航、推送信息等服务普遍化,所以实时互动类服务也就可以进行流水操作。这是除了 Uber 和 Lyft之外,VC 与互联网巨头公司也在陆续涉入订餐,出行,生鲜配送,健身,乃至清洁房屋、洗衣、私人仓储等行业的原因。

而且,这股风已经吹到数额高,交易频率低的汽车,医疗、金融服务等领域。而传统企业则是线上线下体系完全不同,其中线下的包袱太多,转型之路困难无比。

但是,这波传统零售业的O2O大爆发却很奇怪。细心观察可以发现,其实本轮传统企业高O2O的背后,是 BAT三巨头在进行重大的战略调整。在BAT们眼里,网络人口红利快用光了,要想保持高增长,就得积极渗透到线下,从电商之外的传统商业世界分一杯羹。因此,O2O成为他们的一种手段。而传统商业这些年惨败在电商平台下,听到O2O能够帮他们统一销售体系、线上实时配合线下营销活动、强化客户CRM 等,自然而然就眼红心热,一拥而上。如此一来,平台型的网络公司就跟实体型的传统商业情投意合,没人在意这是否真有未来。

商场O2O的真正意图

不管是万达,还是银泰之类商业地产公司,其O2O蓝图都有相似的模式:通过精准的数据定位,将相应的服务、产品在正确的时间、地点推送到确实有需求的消费者手中。如何做到?很简单,就是根据商业场所里到处都有的 Wi-Fi 来对消费人群定位。因为国内消费都喜欢随处使用商店和商场的wifi,因而他们不担心消费者关掉手机内置的 GPS,因为只要手机用了wifi,不管到哪里都会留下痕迹。可以说,商用 wifi成为互联网巨头们用来发展下一步棋的最佳入口。

有了入口,要做的就是在不打扰消费者的前提下,猜中消费者的兴趣、心理状态。广告中,有一半广告费是浪费的,但谁也不知道是哪一半。不过,这种难题却让有着大数据的BAT大好机会。

所以, BAT的如意算盘大家都懂的。碎片化的数据没什么用,但跨度长、时间连续的消费者生活商业数据,那就是个宝。只要根据多种连续的交叉验证算法,就能根据商家们聚集过来的零散交易数据,搭建起个人数据档案来。再用数据不断累积和研究一个用户的生活习惯,就能够准确地预测用户近期需要什么消费,从而在合适的时间推实时广告。

巨头的野心难以揣测

传统商业根本没有如此数据整合能力,因而银泰伙同阿里巴巴,JV想要在数据起点上,一开始就领先对手。不过,BAT目前的生活消费数据库还不够强大,而O2O计划要成功,得跨行业24小时紧贴用户生活。因而,可以理解腾讯为什么频繁入股,而非收购各类生活领域公司,包括58 同城、大众点评、京东等。对在 PC 时代电商不起色,想要靠移动互联网大潮上位的纯在线巨头而言,这是个好机会。

巨头们的大布局,就是通过开放接口获得各种消费环节的用户数据,其野心也绝不会是单纯地在商场销售上分点利润,这些不断增加的数据,日后将在管理环节上获得变现!

相关文章

2015-12-05 00:00

跨平台车联网体验——上海站

剩余名额: 23 人

活动已结束

友情链接
Process: 0.0549s ( Load:0.0038s Init:0.0097s Exec:0.0205s Template:0.0209s ) | DB :14 queries 0 writes | UseMem:2,409 kb
0.0584s